解一元一次方程精选试题与答案

请教:一级建造师法规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 第五小题的答案是什么?

选择答案:                下一题

5题对于具有常规现金流量的投产方案,其内部收益率的精确解与近似解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


A. .近似解小于精确解 

B. .近似解等于精确解  

C. .近似解大于精确解 

D. .没有规律性 

 


答案:C


()可概括为:悟、解、参、联、明、选、写。


参考答案:备课的程序


人际沟通解题思路全揭秘


答案:
解析:
人际沟通类题型素来都是各省考和国考面试题目的重头戏,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情商,而很多考生在这类题目上答的差强人意,同时这类题目最容易模式化,很多考生回答出来的内容就是“虎骨万金油”,失去了针对性和有效性。故而华图网校教研员对该类题目应如何解答进行了梳理,希望对考生的答题有所帮助。

  人际沟通类题目大多是设置一个人际沟通的情景障碍或者潜在的障碍,让考生应对。针对于人际沟通障碍我们可以分为两类:一、已然性人际障碍;二、未然性人际障碍。顾名思义,已然性人际障碍是指题干描述的是已经成为事实的人际障碍情景。而未然性人际障碍则是指题干所描述的情况还没有或者有可能产生人际沟通的障碍。大部分的题目都属于已然性人际障碍类,所以本篇文章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已然性人际障碍的题目应该如何解题。

  一、人际沟通面试题型判定方法

  (1)出现领导、同事、亲友、群众、下属等人的实体

  (2)设定一个你和对方出现矛盾的场景

  (3)你需要去化解这个矛盾(你怎么办?)

  (4)你觉得如何在某个场景中做好人际关系(新题型)/

  (二)、人际沟通题目的解题思路:

  态度、原因、化解、避免(四步式解答)

  处理矛盾的态度有哪些:1.理性客观2.辩证看待3.换位思考4.对事不对人5.其他

  处理矛盾中的原因有哪些:1.自身的原因(经验欠缺、理解偏差、沟通不够、态度不足、主动性不够、创新性不够、严谨性不够、自我要求有所松懈 、缺乏全局意识、工作方式方法不当等)2.对方的原因(有误解、有情绪、事情多、违反原则等)3.双方的原因(沟通不足、认识角度不同、做事风格不同等)

  化解矛盾的方式有哪些:1.语言方面(陈述性沟通、迂回性沟通等)2.对象方面(直接沟通、间接沟通等)3.时间方面(即时沟通、延后性沟通等)4.场合方面(正式场合沟通、非正式场合沟通)5.其他方面(文字沟通、行为沟通等)

  如何避免此类矛盾再次发生:1.总结经验2.查漏补缺3.制度解决4.其他

  经典例题:

  1、在一次听证会上,参会群众提出了很多问题,而来回答的两名某部门工作人员却无法回答,一直很沉默,群众情绪激动,如果你是会场主持方,请问你怎么办?

  解析:召开和民众利益关系密切的听证会,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也将有助于征民意、集民智,从而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科学的决策。作为会议主持方,我有义务有责任保证这个会议保质保量的完成。

  对于题目中出现的这种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控制现场的局面,疏导现场的矛盾,避免将矛盾升级。具体做法如下:

  及时安抚群众情绪,必要时可以宣布会议中场休息,将提问和回答的双方进行隔离,然后对引起群众不满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如果是由于前来回答的部门工作人员确实表现不佳,态度冷漠,没有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没有及时回答参会群众的问题,那么应当及时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沟通,明确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力劝他们对民众道歉,并认真回答群众的问题;

  如果是由于会场噪音较大,前来回答的部门工作人员坐在会台上面没有听到民众的提问,群众因此产生误会,应当做好相关的解释,并且得到民众的理解;

  如果是由于群众的问题过于宽泛或者过于尖锐,超出了前来回答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人员无法做出明确回答,那么我会建议工作人员就他们所知的内容先进行回答,并收集记录不便当场作答或超出职权范围的问题,稍后向上级汇报。并当场向群众解释说明,承诺会让相关负责同志做出更明确的回复。

  待双方的情绪控制后,对于开听证会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规定,再次进行重申,希望大家在提问的时候按照程序进行,代表作答时,必须耐心、细心解答,给人们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最后,待会议结束后,总结此次听证会的一些经验和不足,提升自己作为会议主持人的应急应变能力,同时对会场一些突发事件形成一些应急预案。为类似的会议顺利召开打好基础。

  2、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某电视台找到你,录制一台关于停车乱收费的节目,但节目录制过程中当场有观众指责你,而且观众说的问题你还不知情,此时你怎么处理?

  解析:作为一名工作员,在面对电视台采访的时候,遇到有观众提出质疑,我要立刻采取措施,冷静处理,避免通过媒体给观众留下不良的印象,而影响到政府的形象。

  第一,我会稳定该观众的情绪,并且适当做出道歉,表明此事可能确实是自己的疏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也很感谢这位朋友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想法,这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很希望以后大家能够多给我们提建议,使我们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工作,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第二,表示这件事情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我们会高度重视,并会在调查核实之后尽快做出解决,请大家放心,与此同时,我会立刻安排工作人员与该观众了解情况,以便我们工作的开展,也以此来消除群众的不满。保障我们录制工作的顺利展开。

  第三,在稳定该观众情绪之后,我会继续进行有关于物价上涨问题的相关采访和报道,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第四,录制节目后,迅速了解情况,如果经调查属实,那么必须给予严办,如果调查可能是群众的误解,我也会向人民群众做好解释,避免影响到政府的形象。

  最后,通过这件事情,也让我看到了我自身的工作还有很多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倾听民意,了解民情,避免这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再次发生。与此同时,我也要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完善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条例,加大对其的业务培训,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奠定坚持的基础。

  人际沟通已然性人际障碍的题目,只要紧紧把握住四步式解答便可迎刃而解了。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错选为D。

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___,解题思路为__________。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
解析:
(1)AC。解题思路: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为22.4L,因为决定它们体积大小的因素是气体分子问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对于混合气体,此结论也一定成立。(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能自发反应。而导致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除外,如N0和02。)所以在标准状况下1mol混合气体所占体积也是22.4L。反过来在标准状况下每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就一定是ⅣA。A项正确。
在标准状况下H2O并不是气态。而对于液体或固体物质来说,决定它们体积的因素是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粒子,其本身大小不同,体积也就不同。在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不是22.4L。B项不正确。
物质的量和质量都是与温度、压强无关的基本物理量。也就是说.1mol物质在任何温度下,所含粒子数都仍为ⅣA(条件是该物质在此温度下能存在且不发生反应)。因此当+1价的氢被活泼金属还原成O价的氢时,只要有1molH2生成,就必然转移2mol电子,即转移电子总数为2Ⅳ (不管是标况还是常压)。C正确。
氮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氮气分子核外有14个电子,则lmolN:含有的核外电子数就是14NA。D项不正确。
(2)错误分析: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部分同学考虑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只注意到最外层电子数为5而忽了内层电子数为2.从而得出错误结论。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高二化学练习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了分析。


A.变黄
B.变浅
C.变深
D.不变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A的占20%,选择8的占12%,选择C的占68%,选O的几乎没有。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答案:
解析:


若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则的值为( )A.B.1 C.D.0 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题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因此把代入方程,等式仍然成立,得,此时这是一个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得故选A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A.B.C.D.答案:A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A.B.C.D.答案:C解题思路:观察分母中含有小数,分子、分母同时乘以10把分母变为整数注:等式右边的1.2分母中不含小数,只需把它化为分数即可解:原方程可化为故选C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 )A.B.C.D.答案:B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有关如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答案:
解析:
(1)B。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____________。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答案:
解析:
(1)C。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在100 mL某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硝酸的浓度为0.4 mol·L-1,硫酸的浓度为0.1 mol·L-1,向其中加入1.92g铜片,微热使其充分反映,最终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A.0.15 mol·L-1
B.0.225 mol·L-1
C.0.3 mol·L-1
D.0.6 mol·L-1
【考试结果】有54.6%的学生错选答案A。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答案是:______。讲评本题时,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______。
(2)试对学生错选答案A的原因进行诊断和分析。


答案:
解析:
(1)B。正确解题思路:首先写出金属铜在混合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可以得到溶液中N03-物质的量是0.04mol,H+物质的量是0.06mol,加入铜片物质的量是0.03mol。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比较可得到N03-和铜均过量,H+完全反应,那么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是(2)很多同学错选A,是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机械的、孤立的,仅考虑到按照铜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由铜片物质的量是0.03mol,硝酸物质的量是0.04mol,就错误地认为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是0.015mol,从而计算得到Cu2+物质的量浓度为0.15mol·L-1,而忽略了混合溶液中的硫酸也可以提供H+。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测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25℃时,将pH=6.0的盐酸用水稀释100倍,溶液pH是( )。
A.8
B.7
C.略小于7
D.略小于8 ,
【考试结果】统计学生答案如表l:
表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2)请写出本题正确的解题思路。
(3)试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答案:
解析:
(1)C。 (2)正确的解题思路:因为酸度pH与浓度的函数关系图在pH=7的界限附近将呈现出渐近线趋势,但不会跨越pH=7这条界限,而变为碱性。pH=6.0的盐酸溶液加水稀释100倍,溶液无限接近中性,但溶液始终为酸性溶液,反映在pH上,即pH略小于7。
(3)学生选A的原因分析:pH=6.0时,c(H+)=10.6 mol/L。假设原溶液的体积为VL,将原溶液稀释100倍后,体积变为100V L则
当溶液可能出现无限稀释的情况时,不能再用上述步骤进行计算。
无论盐酸溶液如何稀释,它依然是酸性溶液,无限稀释时也只能趋近于7,即略小于7。而不会等于7。错选B、D两项的原因是:对溶液pH计算方法掌握不清楚,不知道溶液稀释时pH的计算方法,同时不知道无限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情况。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蒸发1?tool?Br2(1)需吸收30?kJ能量其他相关数据如表1。?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D.200
【考试结果】有78.3%的同学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A。?


(1)本题正确答案是________(3分),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6分)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6分)


答案:
解析:
(1)正确的答案是D。?
正确解题思路:

(2)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并掌握△H的计算方法.“△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一生成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焓)一反应物的总能量(焓)”,材料中给出的数据为键能,而不是焓。学生掌握知识是机械的、孤立的,仅知道△H=生成物的总能量(焓)一反应物的总能量(焓),但是却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中直接给出的是键能而不是焓,没有将键能跟焓的概念区分开,在碰到题目的时候生搬硬套.因此直接得出错误结论。?

更多 “解一元一次方程精选试题与答案” 相关考题

用回溯法解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搜索过程中动态产生问题的解空间。在任何时刻,算法只保存从根结点到当前扩展结点的路径。如果解空间树中从根结点到叶结点的最长路径的长度为h(n),则回溯法所需的计算空间通常为()


正确答案:O(h(n))


问答题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的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考试结果】 部分学生答案选A或C。试根据上述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___。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正确答案: (1)B。
(2)错解原因: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原来溶液是饱和石灰水,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这一点学生往往能考虑到。对原溶液由于水参加化学反应而质量减少,导致溶液中一部分溶质氢氧化钙也减少认识不到。
(3)解题思路: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但原来溶液是饱和石灰水,所以生成的氢氧化钙不溶:原溶液由于水参加化学反应,因此溶剂质量减少,因为原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原溶液中的部分溶质会析出,溶质质量减少,但由于仍然是饱和溶液,并且温度没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
和分析
【试题】重水(D20)的离子积为1.6×10-15,可以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pD=-lgc(D+)。下列关于pD叙述正确的是


【考试结果】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4分)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6分)
(2)试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5分)


答案:
解析:
(3)产生错误的原因:选A选项的同学没有理解pH、pD的意义,将常温下中性溶液的pH与pD混淆;选B选项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重水的离子积与水的不同。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H4+-NH3 B.C-CO2 C.SO2-S D.Cl2-Cl-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出现错选。 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3)如果你是教师,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正确答案: (1)C。
(2)误答原因:①误答A项,原因是不会判断元素的化合价。②误答B项,原因是思维混乱(或将关系记反了)。③误答D项,没有考虑到Cl2+H2O=HCl+HCl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解题思路:A项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中碳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被氧化了,需加入氧化剂。C项中硫元素从正四价降到零价,被还原了,需加入还原剂。D项中氯元素从零价降到负一价,被还原了,但Cl2+H2O=HCl+HClO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加入的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在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6:1 B.5:1 C.1:3 D.1:5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C。 由于反应过程中KCO3得到6个电子被还原,而HCl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因此,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选择A;或者由于反应过程中KClO3得到电子还原为KCl(还原产物),而HCl失去电子被氧化为Cl3氧化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到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选择C。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解题思路是____。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正确答案: (1)B。解题思路:由于该反应属于归中反应,反应机理为:KClO3中Cl得到5个电子转化为Cl2(被还原),HCl中的Cl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Cl2(被氧化),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l2,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氧化剂得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电子数之比.即5:1。
(2)错误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可能原因为未明确反应的实质,解题过程中同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变化要遵循"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即"价态归中",对知识的掌握不明确。


问答题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试题】已知:。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HCl,CO,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少;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CO和HCl,肯定无N2B.一定有N2和CO,可能有HClC.一定有CO和HCl,可能有ND.一定有N2和CO,肯定无HCl【考试结果】部分学生错选答案为A或C。试根据上述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2)本题的解题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正确答案: (1)B。
(2)解题思路:通过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存在CO2,生成了CO2;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少,说明CO2被吸收,最后使木条熄灭的是N2。根据题干所给方程式,通过NaHCO溶液,气体体积无变化,无法断定是否含有HCl。
(3)错解原因:学生误认为和NaOH反应的CO2一定是NaHCO3和HCl产生的,未想到CO和CuO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的同时,也会产生CO2,所以并不能根据产生了CO2,就能确定原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Cl,错选A;还有同学因为木条熄灭认为是存在CO2,未考虑前面在NaOH中已经把CO全部都吸收了,所以使木条熄灭的是N2
解析: 暂无解析


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下: 【试题】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考试结果】部分学生按下述思路解题而错选答案A或B。 由于要配置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1)若溶质为硫酸铜,则0.48×160×0.1=7.68g,因此选择A选项;(2)若溶质为CuSO4·5H2O,0.48×250×0.1=12.0g;因此选择B选项。 试根据上述解题过程及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_________,解题思路是________。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正确答案: (1)D。解题思路:要配制500mL0.1mol/L的CuSO4溶液需CuSO40.05mol即胆矾:0.05mol><250g·mol-1=12.5g,CuSO4为8g,所需溶液为500mL,而不是加水的体积为500mL,故A、B、C都不对。
(2)错误原因:①没有注意容量瓶的规格和特点。由于容量瓶为容量500mL,且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标线),因此只能用该仪器配制500mL的溶液;②配制溶液时,所得的体积应该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加入的水的体积。


单纯形法求解时,若求得的基础解满足非负要求,则该基础解为()。

  • A、可行解
  • B、最优解
  • C、特解
  • D、可行基解

正确答案:D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下面为一道物理试题和某学生的解答过程。
题目:如图所示,铜棒质量m=0.1 kg,静止放在相距L=8 cm的水平导轨上,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0.5,现在铜棒中通以I=5 A的电流,要使铜棒滑动,可在两导轨间加一垂直于铜棒的匀强磁场。求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解:当安培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此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最小c故BIL=Umg
解得B=1.25 T。
答: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为1.25 T。
问题:
(1)指出此道试题检测了学生所学哪些知识点
(2)分析该题的错因并给出正确解题过程。
(3)针对作业的错误设计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答案:
解析:
(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安培力的计算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2)该生没有考虑磁场的方向,默认了磁场是垂直于导轨的,因此错误。
正确解答过程:物体受力如右图所示:

(3)教学思路:首先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即安培力在水平方向。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提出问题,金属棒除了受安培力还受到哪些力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示意图;深入引导,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和大小是否不变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不变进行力的动态分析,找到最小的安培力,进而列式用数学方法求解最小值。


试述运输模型在选址中的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把备选方案(供应地或销地)分别一一列上,求出最优解,哪个最优解小就在哪设置供应地或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