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题目
材料.
某教师在“探究空气(氧气)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一只水杯、一条小活鱼、一块玻璃板。
实验步骤:
1.把小活鱼放进盛水的杯内.数一数自然状态下小鱼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
2.用玻璃板把水杯盖严,不让外界空气进入杯内,盖的时间长短视杯的大小和杯内水的多少而定。原则是杯子大些或杯内空气多些的应多盖一段时间。盖上盖的目的是让小鱼把杯内的空气(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
3.过一段时间再数小鱼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
实验结果:盖上盖以后,绝大多数鱼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都增加。
结论:水中空气(氧气)含量对小鱼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中含氧量高鱼呼吸慢:含氧量低则鱼呼吸快。
问题:
(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 (10分)
(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10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该实验探究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遵循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和设置对照组实验。
(2)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如下改进:
实验观察前选大小相等的两个容器,分别贴上“加玻璃板”和“不加玻璃板”的标签,向“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清水,向“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等量的清水,并盖上玻璃板。试验时,选择两条活力相近的鱼,分别放人上述两个容器中,两个容器置于同样的条件下,避免因其他因素干扰而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分别仔细观察各容器中鱼的各种行为表现并做好记录。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鱼在“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和活动比较正常;在“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频率很快,并最终死亡。进而说明空气(氧气)对小鱼的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