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态系统平衡?试分析论述生态系统平衡是如何实现的。

题目

什么是生态系统平衡?试分析论述生态系统平衡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个生态系统能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比较持久地没有明显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入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生态系统是通过反馈机制及自我修复能力来维持自身的平衡的。所谓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能的输入;一个系统其状态能决定输入,就说明它有反馈机制度存在。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系统偏离加剧。
例如,在生物生长过程中个体越来越大,在种群持续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不断上升,都是正反馈。正反馈也是有机体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但正反馈不能维持稳定态,要系统维持稳定,只有通过负反馈控制。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系统会保持自身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平衡,是因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受到食物源和捕食者的限制。例如,草多,虫多,小鸟多;当虫少时,小鸟因食物源而影响生长繁殖,草因捕食者少而生长很快,结果又会使昆虫和小鸟数量增加。
另外,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还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如,水池受到轻度污染,可通过系统内的理化和生物的作用达到自净;原始森林中的适度采伐,可通过林木更新逐步恢复其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系统的这种维护和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条件和限度的。也就是说,对平衡的干扰和破坏不能超过系统本身的极限,否则,是难以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例如,严重干旱,造成植物大量死亡,进而会影响到整个食物链的瓦解;对猫头鹰和鼬鼠的大量捕杀,会使老鼠成灾,使生态平衡破坏;滇池的污染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其复杂性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