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题目
问答题
幼儿观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幼儿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变化是知觉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有相对稳定方向性的过程,也就是开始形成有意的、自觉意识的观察过程。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随年龄增长和教育影响而逐渐发展,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
①低级: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只看一处,或任意乱指。幼儿初期,大多处于低级水平。
②中级: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不能克服,不愿坚持。
③高级: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细致观察。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在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学会持续地观察某一事物,观察平均持续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从6岁开始,观察的持续时间显著增加。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但由于学习活动要求观察要精细,因此,在经过系统的培养后,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观察的概括性意味着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它在幼儿初期还没有很好地发展。小班幼儿的知觉往往仍然孤立、零碎,常常不能把所观察到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才逐渐能依靠各对象之间可以直接感知到的空间关系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但基本不能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
(5)观察方法的形成
观察方法的形成,是幼儿期知觉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幼儿的观察最初是依赖外部动作进行的,以后逐渐内化为以视觉为主的知觉活动。3~4岁幼儿常常边看边指,即手的动作是知觉活动的支柱。较大的幼儿已经不需要这种支柱。到了幼儿末期,观察可以成为专门的内部调节的动作。儿童已能借助内部言语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知觉。在知觉依靠外部动作进行,还没有内化之前,幼儿的观察是无秩序的,往往以“尝试错误”方式进行,缺乏有效的方法。当知觉受到内部调节以后,幼儿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