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及方法步骤。

题目

试述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及方法步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
(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指作物对一定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作物在其长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逐步获得了对周围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在一个生产单位或区域,自然条件是相对一致的。不同作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以及生产力是不同的。作物布局就是要实现因地种植。
(2)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因素。农产晶的社会需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给性的需求,即生产者本身对粮食、饲料、燃料、肥源、种子等的需要;二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定购的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产品、农民自主出售的商品粮及其他农产品。在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耕地又相对分散平均,因此,农产品中的粮食首先应满足生产者的自给性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作物布局将显得愈来愈重要。
(3)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包括作物产品的自给性需求与商品性需求。一般说来,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自给性需求部分,可以根据本地历年经验和人口、经济发展等变化来加以测算;而商品性需求部分,除了一部分国家统购包销的产品外,大部分产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往往难于预测。要在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和交通运输、贮藏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确定长期的销售地区和对象,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以便确保市场和经济效益。
(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包括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自然条件主要有:热量条件,如≥10℃的积温、年间最低最高温度等;水分条件,如年降雨量及其分布、其他水源状况等;光照条件,如全年辐射量、日照时数及其分布等;耕地条件,如面积、水旱地比等;土壤条件,如土壤类型、质地、肥力、酸碱性等。社会经济条件有:肥料条件,如肥料种类、数量、质量、单位耕地面积施肥水平等;机械条件,如整地机械、排灌机械、播种收获机械等;能源条件,如燃油、电力等;科技条件,如技术推广网络、病虫测报与防治能力等。
(3)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不但要根据产品需求状况和作物生产的其他环境条件来确定,更需要在充分了解作物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在本地生态适应性表现最好或较好的作物。作物不宜过于单一,以免增加作物生产的风险。
(4)确定作物配置。在选择好适应的作物后,就需要逐级落实具体的作物构成和种植计划,一直落实到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或农户。在确定作物配置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本地区或本单位的总体平衡为目标,以利于适应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5)进行可行性鉴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鉴定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是否能满足各方面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土壤肥力、肥料、水、资金、劳力是否基本平衡;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是否合理可行;科学技术、生产者素质是否可行;是否促进了农林牧、农工商的综合发展。
(6)保证生产资料供应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那么作物布局的过程就已完成。但是,为了确保作物布局的真正落实和达到预想的效果,还有必要根据作物布局情况,预算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及其他的生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