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的内部原因

题目

流动性过剩的内部原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双松”政策搭配的惯性
1997年之后中国连续经历了6、7年的通货紧缩,为此实施了连续6、7年的“双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么长时间的“双松”政策导致的连续货币供给增长是现阶段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自1997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率下滑,政府及时调整政策,首选选择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主调整经济结构和支持经济增长。但是当时利率政策遇到了“流动性陷阱”,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减弱了货币的流动性。通货紧缩时期实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不佳,使扩张力量转化为未来流动性过剩的来源。同时期也启动了扩张财政政策,主要为增加财政支出,如1998年政府计划发行国债1200亿,实际发行3808.7亿,1999年增发600亿,2000年又两次累计发行了150012亿,而这些措施在缓和了当时经济衰退的同时,也表现为货币供给的大量增加。当经济形势发生逆转,即中国经济摆脱通货紧缩阴影,开始逐渐上行的时候,扩张性的“双松”政策迟迟没有转向,中央银行仍然持续向经济中投放大量货币,以至于现在无论是实体经济部门还是金融部门都持有大量的流动性,所以说由于“双松”政策实施的惯性,即没有及时对经济发展出现的变化做出反应是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
(2)强制结售汇下的大额外汇储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使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外汇占款增加是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说是源头。在强制结售汇制度和当时的人民币固定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不断攀高,一直使人民币承受着沉重的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渐进走势,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从而给商业银行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
(3)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失衡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消费近年来虽有增长加快的趋势,但仍远落后于投资和出口的增速,消费相对落后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部循环,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居民预期支出和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的预防性储蓄过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给居民带来较重负担,因此,个人消费者必须面对养老、防病以及孩子教育问题,从而造成了高储蓄、低消费的心态,使得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同时,投资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一边是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其紧张;一边是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另一边则是医疗、教育等部门严重的投资不足。从区域看,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性代写论文问题突出,而广大中西部地区仍面临资金不足的局面;城市存在较大的流动性过剩压力,而农村仍然缺乏资金。